3D打印自問世30多年來,一直在特定領域有所發展,而未能得到更為廣泛的普及,這和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有關。
在大眾消費領域,3D照相館、3D創客正在國內推開,杭州、北京、西安、上海、武漢等城市都有3D照相館陸續開張。3D打印機價格對于如何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大眾消費級領域,目前還缺乏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不僅在大眾消費領域,在工業領域、生物工程領域,也都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傳統工業企業的商業模式是生產設備賣設備,不管市場用戶的需求是否打開,先把設備生產出來再去推銷。據有關咨詢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全球累計銷售4.9萬臺工業級3D打印機廠家,其中近四分之三由美國制造,以色列和歐洲國家的份額分別為9.3%和10.2%,中國生產的設備僅占3.6%,與日本相當。
目前,3D打印機價格這個行業還是沿襲了傳統工業的老路。看來這條路肯定是走不通的。要不然,30多年來,國內3D打印技術的產值怎么オ區區3億美元,而全球也オ30億美元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行業目前還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引領傳統模式存在嚴重的發展瓶頸,另尋他途就是當下難題。商業應用“突圍”之前,先梳理其目前的應用,以提供全新的思路,很有必要。
在我國,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運用要好于預期,在生物工程領域的運用起步也比較早,比如我們已經能夠利用其進行骨骼修復、打印牙齒、生物細胞等,只是過去沒有使用“3D打印”這個名詞。
3D打印技術在文化創意領域的運用則一直被我們忽視。上海大的胡慶夕教授給我建議,希望聯盟在上海建立基地,把創意產業壯大起來。一開始,我們的確還沒有這個概念,并不清楚文化創意領域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我的反應并不積極,但是,當我對文化創意市場有了深入的調研和認識以后,我覺得這不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更是椎動3D打印技術科普、教育和培訓的最佳切入點。
3D打印技術進學校、進家庭,讓更多人參與到3D打印技術的科普和應用中去是3D打印技術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世博局組織了100人的研發團隊,利用90天時間開發“海寶”紀念品,由于當時他們沒有運用到3D打印技術,只能通過傳統的方式開發,盡管他們覺得效果不佳,但是還是實現了240多億元的產值。事后他們再三強調,如果早前運用3D印技術開發紀念品和工藝品的話,可望實現1000億元的產值,這讓我眼前為之一亮。3D打印技術在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可以開發個性化的工藝品、紀念品,以及拍攝電影電視用的個性化道具,還可以打印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沙盤和房屋模型等。